输血也能感染疾病,是真的吗?
更新时间:2022-08-03 18:35:22

  门诊当中,偶尔会遇到一个乙肝或者丙肝的病人,他们之前没有乙肝或者丙肝病史,但是有过手术或者输血史,经排除也没有其他的传染途径,他们就会询问,输血怎么会感染这样的病?难道医院给输的血有问题,血液之前没有做过检测吗?

  外伤、生孩子、手术等等情况都需要输血或其他血液制品。医院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都是经过严格检查化验的,会保证其安全性,这一点是我们不容置疑的。但我们是否就要放松警惕?其实不然,只有在必需情况下,我才建议大家输血或血液制品。这是因为输血也会有一些潜在的风险,这个潜在的风险是什么呢?

  在城市中,很多固定的献血点和流动的献血车,为大家献血提供便利。医院也提供献血窗口,有爱心的朋友们就会根据自身情况献血。这些血液进入血库后,要先进行检测,先经离心机分离成血清和红细胞,再进行血型检测、转氨酶检测、酶联免疫检测以及核酸检测。但是这些血液常规检测的方法和技术检测的对象是病毒的抗体(如丙肝抗-HCV)或抗原(如乙肝HBsAg),而不是病毒本身。有些人感染了病毒,这些病毒进入人体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产生抗体,从感染到产生抗体的时间段就是“窗口期”。若供血者处于抗体窗口期,血里面已经有病毒了,他去献了血,这血输给别人,被输血人感染率应该是百分之百。血站严格按国家规定做了抗体筛查,但是因为在抗体窗口期,出现感染这种情况,血站是没有违反国家规定的。

  最常见的有窗口期的疾病有: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它们的窗口期长短也不一样。随着医学不断进步,“窗口期”在不断缩短。乙肝、丙肝、艾滋病由原来的50天、72天、22天缩短至现在的25天、59天、11天。如果感染这样的病毒,且在“窗口期”献血,是无法检测出病毒的,与此同时,在这个阶段病毒的感染性是最强的,也就是说献血者本意是处于好意,但却误做坏事,将疾病传染给了受血者。

  “窗口期”的血液带来的输血风险是无法消除的,既然这样,我们又该如何降低这种风险呢?

  对于乙肝病毒来说,若是我们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测是否有抗体,就会避免乙肝的再感染。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时间是: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满1个月时接种第二剂;满6个月时接种第三剂。

  接种乙肝疫苗前必须进行相应的检查,常规要检测肝功能和乙肝五项。注射原则是肝功能正常和乙肝五项全部阴性者才全程(三针)注射乙肝疫苗。如果接种乙肝疫苗前检查“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则无需再接种。若“乙肝表面抗体”为弱阳性,则需加强注射一针。

  所以,对于受血者来说,输血或血液制品是存在风险的,建议大家只有在医生建议必需输的情况下再输,否则会有被隐匿再“正常血液”中的“窗口期”病毒感染的风险,所以输血需谨慎。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才能更好指导我们保护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