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肠瘤当痔疮
更新时间:2022-08-03 18:40:40

  大肠癌无特殊自检症状,往往被误诊为痔疮、息肉、肛裂,甚至是“热气”

  庞先生在8年间一直反复治“痔疮”,结果将自己的大肠癌拖成了晚期。他的情况并非个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一年就要做700多例大肠癌开刀手术,很大部分都是晚期或偏晚期才发现病变的。专家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体检时的肛检绝大部分人不肯做,放弃了直肠癌50%以上的成功初检率;二是忽视大便常规检测,导致大肠癌的潜血“警告”失效;三是肠镜苦楚不肯受,早期防线溃散。“令人叹息,情势急切!”专家喟叹。

  大便困难、带血被误诊为“痔疮”

  今年56岁的庞先生来自粤西。8年前,他开始感觉不适,大便时有时无且便时困难。想起“10个男人9个痔”的说法,庞先生到医院求治时,当地医生听了他的自述并脱裤察看后,确认有痔疮生长,于是便开始了割痔治疗。以后每当看到大便带血时,庞先生都以为是痔疮惹的祸。

  直到今年初,他越来越频繁出现下腹疼痛,大便也越来越困难,甚至出现近一周时间无法解便,最困难时连屁都放不出来,庞先生终于放下手头所有工作,来到广州求医。一查才发现,他的直肠生长着瘤体,已经癌变至梗塞。

  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

  大肠癌与肺癌、乳腺癌并列为世界最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以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为例,10年前因大肠癌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例一年约300例,现在上升为700余例。”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万进表示。

  从青菜猪肉到如今的大鱼大肉或快餐速食的低纤维饮食,万进认为,餐桌变化作为大肠癌高发因素固然值得警惕,但更值得警惕的却是死亡率高企。一组数字令人沮丧:今年美国公布的大肠癌发病致死率为14%,而中国病人大多中期偏晚期才发现,整体生存率仅为60%~70%!

  “不是我们的医生无能无术,当真是发现太晚了!”万进坦言,大肠癌的发生过程可分解为正常的肠黏膜、不典型性增生、腺瘤性息肉,大肠癌有一段长达5~10年的良性发展阶段。切除腺瘤性息肉,能够有效地预防癌的发生;发现早期大肠癌,及时治疗更可显著降低病死率,而晚期大肠癌生存率非常低。

  “早期大肠癌治疗的5年生存率达90%,中期治疗的40%~50%,晚期治疗的5年生存率就只有10%~20%了。”

  肛检、便检、肠镜都被忽略了

  并不是中国大肠癌患者就不爱惜生命,只恨这一病种早期至中期偏早,都没有特殊对应的可自检症状。

  “潜血是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万进解释,潜血混在人们一般不愿正眼细看的大便中,多为暗红色,也有特别低位的呈现鲜红色。如果进行大便检测,潜血阳性立即“现形”,再配合肛检,早期大肠癌就能揪出来。否则,肉眼可见的便血出现,那多数已经是中期或中期偏早了。

  更让万进担忧的是,哪怕出现便血,很多人都以为是痔疮、肛裂甚至热气,因此误诊率很高,如直肠癌的误诊率就高达七成。直肠癌在大肠癌中占比为60%~70%,一个指头进肛门就能验出来,50%以上直肠癌通过肛检就能初检出来。

  “肠梗塞是大肠癌的另一症状。”万进表示,1/3的大肠癌患者是据此发现的,因为肠梗塞解不出便,时间久了人都受不了,只好急诊就医,可惜此时如果确诊是大肠癌,往往已经是偏晚期了。

  社区医院应担起筛查责任

  “美国是大肠癌发病率最高的,但死亡率却只有14%;我们发病率追赶上人家了,但死亡率却是人家的五六倍!”万进介绍,事实上,国外5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每年都做一次大便常规检测,无论是肠管溃烂出血,还是腺瘤性息肉初现,很简单就能检查出大肠癌早期的潜血阳性。阳性被发现后,进一步做肠镜检查,基本上就能确保不漏诊。

  万进在工作中发现,其实国内职工每年体检都有肛检项目,但很多人都不肯做,毕竟脱裤已经够让人难为情了,让医生伸指入肛更是基本不肯,于是白白放过了直肠癌高达50%的成功初检率。大便检测更是少见,“几元钱的大便检测,就连高级干部的体检单都没有,更别说普通职工了。”

  万进建议,在社区就应筑起大肠癌的常规筛查网,培训社区医生掌握指(肛)检、便检的筛查知识,配备检测设备和试剂,这样有利于基层检测,发现后转诊上级医院治理。另外,踏入50岁就要做一次肠镜,之后应保持每5年做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