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厌食症如何治验?
更新时间:2022-08-03 18:55:58

  摘要:此病例确实为门诊个案病例。自命为“奇异厌食症”。表现为食欲不振,喜欢偏食,不啖荤菜,只吃蔬菜,已达2年之余。反复出现啖食鱼肉海鲜食物时,恶心呕吐,厌恶进食荤菜。膳食上只能以素代荤。形体纤弱,不思饮食,胸闷脘胀,大便不实,舌苔白腻,两脉濡细。中医辨证为:厌食症。属脾虚湿困证。治拟温中健脾、化湿理气法。方用平胃散加减。全方共奏温中健脾,化湿理气之功。“奇异厌食症”患儿,所以能得到症状逐步改善,饮食逐渐递增,脾胃功能逐步健全,无不显示了中医中药的巨大威力与效用。充分证明了中医中药只要辨证准确,所现的一系列病症同样可以得到转归,能使食欲增、膳食正、脾胃健而告病愈。

  偏食,《辞海》中解释为:“只喜欢吃某几种食物”的不良习惯。是指在饮食过程中所出现种不良的膳食习惯静安区中心医院的特需门诊、专家门诊目前全部停诊。与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不知味可不同时出现,或者兼见出现的病候。属“厌食症”范畴。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儿童膳食方面也起着相应的变化,小儿的厌食症不仅成为当今幼童中的常见病,而偏食的患儿也在逐年地增多,已成为儿童饮食习惯中的通病。不良的膳食习惯,在影响着小儿正常的脾胃运化功能的同时,也危害着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故之亟须引起同道的关注与重视。

  笔者遇见一例奇异的厌食症患儿,病程历达2年之久。经中医明理识病,辨证施治后,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孙某某,女,12岁,门诊号,168589

  2002年12月6日初诊:患儿食欲不振,喜欢偏食,不啖荤菜,只吃蔬菜,已达2年之余。平时喜欢贪食冷饮、巧克力、酸奶。对荤菜、蔬菜素来食欲不旺。经常感觉头晕疲乏、胸闷脘胀。近两年多来,反复出现啖食鱼肉海鲜食物时,恶心呕吐,厌恶进食荤菜。膳食上只能以素代荤,不啖荤菜,只吃蔬菜。经外院诊断为“厌食症”、“消化不良”。曾服用“葡萄糖酸锌”、“吗叮林”,但疗效欠佳。经亲戚介绍慕名求诊。刻诊:形体纤弱,面色少花,不思饮食,口淡而无味。神萎畏寒,胸闷脘胀,大便不实,舌苔白腻,两脉濡细。经血常规检查:RBC4.32 X 10¨12/L,HB113g/L,WBC 7.1 X 10¨9/L ,N 70% ,L23% 。中医辨证为:厌食症。属脾虚湿困证。治拟温中健脾、化湿理气法。方用平胃散加减。

  处方:川朴5g ,苍术9 g ,桂枝3g ,白豆蔻后入3 ,砂仁后入3g ,青陈皮各4、5g ,煨木香6g ,炒查曲各9 g ,霍香根9g ,佛手4.5 g ,生姜二片 。七剂。

  二诊:胃纳稍动,可以吃半碗米饭(原每餐只吃小半碗),畏寒头晕减轻,胸闷脘胀好转,大便偏烂,舌苔白薄腻,再守原法。

  原方桂枝改2.4g,加炒谷麦芽各9g。七剂。

  三诊:胃纳大增,食而能知味,饭量可达一小碗,渐吃小荤(肉丝、鱼片),对荤菜不厌恶,不呕心,胸闷脘胀已除,头晕症减,精神稍振,大便成条,舌苔薄白腻。再以健脾和胃、化湿和中。

  焦白术9g ,桂枝2.4g ,川朴花5g ,茯苓9g ,陈皮4.5g ,炒当归9g ,砂仁后入3g ,霍香梗9g ,炒谷麦芽各9g ,煨木香6 g。七剂。

  四诊:纳谷旺盛,食而知味,可吃排骨、虾、鱼等食物,体重略增,面色转润,大便通调,舌苔薄白,两脉细软。

  再以异功散加炒扁豆、首乌、煨木香而巩固疗效。续服二周。

  经一年随访,面色红润,体强而食旺。

  按:这是一例特殊的厌食症病儿,因为食欲不振,同时伴有不啖荤菜,只吃蔬菜的严重偏食的习惯,故笔者自命名为“奇异厌食症”。此病例实为门诊个案病例。初闻之也许是天方夜谈,抑或是出于巧遇吧。但在祖国医学理论,神奇中医中药的作用下,该患儿确实食欲功能得到了改善,脾胃运化功能得到了健全,不良的膳食习惯得到了纠正。

  《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云:“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众所周知,饮食是人类与动物的生存的物质基础。脾胃有“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解说。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长发育迫切需求与脾胃功能的相对薄弱,历来成为医家关注,需求权衡与探讨之课题。

  此患儿形体纤弱。平时有偏食的习惯,爱吃冷饮、巧克力、酸奶。对荤菜、蔬菜素来食欲不旺,说明有饮食失节,膳食结构失衡的表现。严重的偏食,最后导致了以素代荤的饮食结构。由于长期食物中的摄入量与质的不足,势必会进一步影响人体的食欲与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正如明代名医吴昆曰:“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丛体皆无以受气,日渐羸弱矣。”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脾主升,胃主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脾虚可以生湿,湿盛可以困脾,中阳的不足,能导致气阻而湿滞,而出现形体纤弱、头晕疲乏、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脘胀、大便不实等病症。遵照儿科泰斗、吾师董廷瑶老师的教诲:“辨证必须求因,方能定其法则。”的原则,认为本病的病根主要在脾胃,属“厌食症”中的脾虚湿困证。由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湿阻气滞,脾阳不振,气机失调所致。故治疗宜从脾胃入手。《内经?脏气法时论》曾指出:“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笔者采用了《和剂局方》的平胃散为主方进行加减。以方中的苍术为主药,燥湿而健脾;川朴燥湿除胀满,陈皮理气化湿滞为辅助药,甘草、生姜和中(生姜能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管,促进消化〔1〕),减去红枣之腻性。并加入桂枝通阳化湿;白豆蔻、砂仁、霍香梗温中化湿;青皮、佛手、煨木香理气和胃(木香能促进胃肠的蠕动与分泌,缓解胃肠气胀所致的腹痛〔1〕),炒山查、六曲消食健胃,全方共奏温中健脾,化湿理气之功。尤其要强调的是方中选用桂枝重量达3g ,为加强通阳化湿之功力。(据有关文献报导:桂枝能促进唾液及胃液分泌,帮助消化,故有健胃作用〔1〕)。服药七剂,病儿脾胃运化功能的逐步得到加强,食欲开始改善,胃纳稍动,恶寒头晕减轻,胸闷脘胀好转,舌苔转向白薄腻,此为“太阴脾胃湿土得阳始运,湿始化而气得行”之征象,再改桂枝之用量,加入谷麦芽以增强脾胃食欲之效力。后选用焦白术、茯苓、当归等健脾化湿、益气养血之品。最后以调理脾胃的异功散加味而收全功。长达2年之余的奇异厌食症患儿,所以能得到症状逐步改善,饮食逐渐递增,脾胃功能逐步健全,无不显示了中医中药的巨大威力与效用。充分证明了中医中药只要辨证准确,所现的一系列

  病症同样可以得到转归,能使食欲增、膳食正、脾胃健而告病愈。

  偏食一种不良的摄食习惯。我们应该认识到,对孩子的健康危害影响极大。按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发育、成长都要依靠营养物质的摄入,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如果小儿因偏食而造成某些营养成分的缺少,则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正常发育、成长、又容易患各种疾病、特别是大脑和智能的发育成长。又如缺少维生素会得各种疾病,维生素A的缺乏会得夜盲症,维生素C的缺少易得坏血病,维生素D的缺少就会得软骨病等等,长久偏食会给孩子的健康发育成长带来危害。因此,必须尽快地纠正小儿不良的摄食习惯,以保证充足的营养,促使儿童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