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四肢常见疾病疼痛特点与诊断
更新时间:2022-08-03 19:04:28

  小儿发育尚未健全,在生理或病理发展上有其独特性;加上小儿不能正确表达出病史、症状等,故在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对小儿四肢常见疾病的特点予以总结,目的以加深大家对其认识;希望有助于正确判断与治疗,减少误诊或漏诊率。

  现分别概述如下:

  一、小儿骨关节感染:

  小儿皮肤抵抗力较弱,易患痱疹、疥肿等,牙齿疾病较多;上呼吸道疾患也较多。故增加了血液感染的机会,如菌血症或败血症。加上小儿骨骼发育的特点,其感染率就明显高于成人。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小儿骨的干骺端血管曲迂、脉袢较多,故血流缓慢。当血液感染细菌后,易停留在干骺端,可引起骨及其附属组织的感染。

  疼痛特点:

  局部持续性疼痛,拒触拒摸,早期出现避痛性跛行,渐出现患肢活动减少或不敢活动,被动时剧痛。如脓肿穿破骨膜,因骨内压力降低而疼痛可明显缓解。

  临床要点:

  (1)潜在感染灶的存在,如疥、龋齿及上呼吸道感染等;

  (2)高烧寒战、呕吐或脱水;

  (3)患肢局部持续性剧疼,皮温高;骨干骺端深压痛;

  (4)患肢病灶处软组织环周肿胀,但一侧偏重;

  (5)临近关节反应性肿胀或积液,但可活动;

  (6)病情严重则出现病理性骨折。

  诊断:

  病史、体征+分层穿刺+涂片及菌培+X光片或核素扫描

  2、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好发于1-3岁儿童,以髋关节为常见,其次为膝及肘关节。主要为血源性、临近骨的感染或直接污染等。金葡菌最为多见。

  疼痛特点:

  起病急,主诉关节部位疼痛明显,疼痛性跛行或不能负重;关节屈曲,拒触拒按;轻微活动关节,可出现剧痛。

  临床要点:

  (1)有潜在感染灶或外伤史;

  (2)高烧(T 40 0C )等中毒反应;

  (3)关节肿胀,皮温高,触痛明显;

  (4)关节功能明显障碍,被动剧痛;

  (5)关节呈半屈曲状态(肌肉挛缩)。

  诊断:

  全身症状+体征+穿刺、涂片、菌培+血象。

  3、骨关节结核:

  疼痛特点:

  骨关节早期为间隙性、固定关节部位肿痛(除髋关节疼痛可放射膝内则外), 疼痛较轻;极少数急性发病者,出现剧痛,以夜间为甚。晚期疼痛较重并伴有关节畸形;特殊睡眠体位或行走姿势,强行改变而引起关节疼痛。

  临床要点:

  (1)幼儿好发,多见体弱、多病、营养不良者;

  (2)可能未接种过卡介苗;

  (3)骨或关节为继发感染,原发灶多在肺部(95%);

  (4)慢性病程,伴中毒症状如低烧或午后潮热、盗汗等;

  (5)寒性流注脓肿形成;

  (6)晚期骨关节功能障碍、僵直及肌肉萎缩等。

  诊断:

  临床+穿刺涂片、菌培、PCR+关节镜检+X光片或MRI检查。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凡骨关节疼痛达两周以上而不能用炎症解释者,需拍X 光片等。

  二、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1、骨样骨瘤:

  属良性肿瘤。好发年龄5~25岁时发现,多发生在股骨和胫骨。

  疼痛特点:

  单以疼痛为就诊的主要原因。早期疼痛较轻,为间隙性,随着病程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可为持续性;夜间明显,口服阿司匹林等止痛药有效。压痛点多在骨干一侧。

  临床要点:

  (1)病变多发生在骨干的皮质;

  (2)疼痛部位无红肿;

  (3)可伴有跛行,但关节一般不受累;

  (4)X光片显示病灶常位于长骨皮质骨内、骨膜下或近髓腔处,呈瘤巢样改变。

  诊断要点:

  临床+X光片+CT

  2、骨囊肿:

  为发生在骨内局限性破坏性的肿瘤样病变。常见于10岁的儿童,原因不明,有人认为是外伤后髓内血肿吸收所致。

  疼痛特点:

  无明显疼痛或仅有轻痛,发生骨折时可出现剧痛。

  临床要点:

  (1)可无任何症状;

  (2)或仅出现骨骼部位的酸痛、不适;

  (3)偶而在拍片中发现;

  (4)轻微外伤可发生病理性骨折,经拍片后查出;

  诊断:

  X线检查+鉴别

  3、骨肉瘤:

  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10-20岁,以15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两倍。50%发生在股骨下端,20%在胫骨上端。

  疼痛特点: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初期多为间断性隐痛,继而转为持续性剧痛,活动后或夜间加剧,一般止痛药难以奏效。患肢可出现避痛性跛行。

  临床要点:

  (1)临近关节处出现肿块,增长迅速;

  (2)疼痛明显,夜间为甚;

  (3)皮温略高,表面静脉怒张;

  (4)跛行,关节功能逐渐受限,但关节被动活动有一定范围;

  (5)远处可发现转移病灶。

  诊断:

  临床+X光片、CT或MRI+活检

  4、尤文氏瘤:

  在儿童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多见于10-15岁,男多于女2倍,好发于股骨、胫骨、肱骨等。

  疼痛特点:

  疼痛为常见的主诉,早期常表现为间隙性轻痛,迅速发展为持续性剧痛,随着疼痛的加剧而出现局部肿块,伴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局部压痛明显。

  临床要点:

  (1)起病急,疼痛明显,夜间为甚;

  (2)伴有发烧(37.5-38.5 0C),乏力、贫血及食欲减退等,

  (3)白细胞升高(可高达10-30×109/L),血沉增快,本-周氏实验阳性;

  (4)局部肿胀,皮温高,压痛显着;

  (5)X光片有独特的骨膜葱皮样增生;

  (6)相似骨髓炎样表现,需要鉴别。

  诊断要点:

  临床+X线CT+活检

  三、慢性损伤

  1、腱鞘炎:

  指腱鞘的无菌性炎症。多发生在拇指,其次在第二、三指。也称弹响指或弹响拇。在小儿多数为先天性。

  疼痛特点:

  屈指弹响伴掌指关节掌则轻痛及轻压痛。

  临床要点:

  (1)患指屈曲后伸直困难;

  (2)用力屈曲可出现弹响或不适;

  (3)掌指关节处隆起,并有压痛。

  诊断:

  病史+体征

  2、腱鞘囊肿及掴窝囊肿:

  腱鞘囊肿一般发生在腕背或踝部,掴窝囊肿多在腓肠肌内侧头,两者内容物均为胶冻样液体。

  疼痛特点:

  局部囊性肿块随关节活动可出现胀痛或不适,但疼痛不影响关节活动。

  临床要点:

  (1)在关节处偶然发现包块;

  (2)多数患儿有反复关节运动史;

  (3)肿块呈半圆性、囊性,一般疼痛不明显;

  (4)肿块逐渐增大,局部无炎性表现;

  (5)肿块边界清楚,无移动。

  诊断:

  病史+体征+B超

  3、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是一种慢性医源性损伤,多见于儿童体弱、多病,有反复肌肉注射史;如青霉素钾盐或配用本甲醇无痛水等。一般累及双臀。

  疼痛特点:

  直立无明显疼痛或不适,蹲位时可出现臀部胀痛或不适,随着蹲起活动增加臀部不适或疼痛也会增加。

  临床要点:

  (1)反复臀肌注射史;

  (2)步态呈外旋外展状,即“八字”步;

  (3)双膝并拢不能下蹲,双膝分开即可,即所谓“划圈征”;

  (4)尖臀,臀部可见沟样下陷;

  (5)侧身屈髋→内旋→伸直时,可闻及髋部弹响;

  (6)臀部可触及硬条索带。

  诊断:

  病史+体征

  四、骨软骨炎

  该病在小儿中较为常见,尤其在下肢疼痛中占比例较大。

  1、股骨头骨软骨炎:

  也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扁平髋。多见于4-8岁,男:女约4:1。10%为双侧,女孩预后较差。病理分四期;即滑膜炎性期(约1周)、缺血坏死期(数月或数年)、碎裂期或恢复期(2-3年)、愈合期或末期。

  疼痛特点:

  早期(I-II期)出现慢性疼痛伴步态异常或间歇性跛行,患儿常诉髋部或大腿不适或劳累,疼痛可向膝部或大腿内侧放射。疼痛明显时,可出现下蹲困难内收肌及髂腰肌挛缩。晚期(III-IV)疼痛可明显减轻或无痛性跛行,髋关节功能基本正常。

  临床要点:

  (1)无名原因的跛行,下蹲困难;

  (2)诉说膝内侧疼痛,但无局部压痛;

  (3)患侧髋中心压痛,髋内、外旋可诱发疼痛,或活动部分受限;

  (4)晚期患儿疼痛减轻或无症状,患肢肌萎缩或下肢短缩,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或正常。

  诊断要点:

  X光片+核素扫描+CT或MRI

  2、胫骨结节骨软骨炎:

  多见于8-15岁,男多于女,单侧多见。与股四头肌牵拉有关。

  疼痛特点:

  运动后胫骨结节处出现局限性疼痛,局部肿起,可有压痛或叩击痛。下蹲或上下楼时可诱发疼痛。休息几日疼痛缓解或消失。

  临床要点:

  (1)患儿喜欢剧烈运动,如踢球等;

  (2)一般生长发育较快,比实际年令大;

  (3)胫骨结节隆起,肿痛,运动后更明显;

  (4)继续运动,肿块逐渐增大;

  (5)重者其骨四头肌萎缩、无力及跛行。

  (6)胫骨结节压疼及叩击痛。

  诊断:

  病史+体征+X光片

  五、下肢无名原因疼痛

  1、生长痛:

  原因不明,可能与生长过快、过度疲劳、天气变化或微量元素不足等有关。

  疼痛特点:

  疼痛常出现在膝关节上下,酸痛或刺痛,多数发生在傍晚或睡前,疼痛多持续几分钟,

  很少超过一小时。疼痛无明显固定部位,不伴有红、肿、热、痛,可在热敷下或轻度按摩下很快消失。

  临床要点:

  (1)不定期、间歇性、突发性肢体痛;

  (2)常出现在膝关节上、下或小腿;

  (3)疼痛持续时间短,几分钟至几小时;

  (4)多发生在下午或睡觉时;

  (5)局部无任何炎性表现,检查无阳性体征;

  (6)痛过后一切恢复正常。

  (7)患儿常喜欢跑跳,饮食欠佳或挑食如少食蔬菜等。

  诊断:

  病史+体征+鉴别

  2、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

  也称急性髋骨节暂时性滑膜炎。原因不明,可能有轻微伤史、上呼吸道感染等。多见5~10岁,5岁左右常见,以单侧关节多见,男多于女。

  疼痛特点:

  急性髋部疼痛或向大腿内侧及膝部放射,痛性跛行,髋关节功能轻度受限。疼痛可在数小时或几日消失。

  临床要点:

  (1)急性起病,多数无明显原因或有轻度的外伤、上感史;

  (2)跛行,伴膝内侧或髋关节疼痛;

  (3)疼痛持续时间数小时或几日;呈现“一过性”消失;

  (4)髋关节内外旋转、外展可诱发疼痛或活动轻度受限,但屈伸正常;

  (5)预后良好。

  诊断:

  病史+体征+鉴别

  六、结缔组织疾病

  1、风湿热:

  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胶原组织炎症,以心脏、关受累为主,其活动阶段称为风湿热。本病好发于5-15岁。北方多见。主要侵犯膝关节,其次为踝关节。

  疼痛特点:

  (1)近期(1-4W)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史,尤其是溶血性链球菌;

  (2)伴发热或心脏等受累;

  (3)游走性关节痛,可表现为红、肿、热、痛,压痛;

  (4)可伴有肢体皮下结节或红斑、舞蹈病等。

  (5)病愈后可留有心脏等疾患,但不留有关节畸形。

  诊断:

  临床+化验(BT、 ESR、 ASO 、CRP、IGM、IGG)+心电图+鉴别

  2、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滑膜炎为特征。平均发病年令为6岁,女 多于男。

  疼痛特点:

  关节疼痛为主,伴关节肿胀、积液、皮温轻高、功能受限。晚期可有关节持续性疼痛及关节畸形、功能障碍。

  临床要点:

  (1)受累关节多见于腕、膝、指(趾)关节,多呈游走性或对称性;

  (2)小儿多见消瘦、贫血、食欲低下;

  (3)近期可有感冒、受凉、受潮等;

  (4)多关节起病,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或晨僵;

  (5)病史长,一般会留有后遗症;

  (6)可伴有肝脾重大,皮疹及眼部炎症等;

  (7)X光片可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面囊性变及骨质疏松。

  (8)STILL病除关节症状外还伴有发热(37-41oC)寒战等。

  诊断:

  临床+化验(BT、RF、ESR、ASO、CRP、HLA-B27)+X光片

  七、外伤性骨折与脱位

  疼痛特点:

  剧烈疼痛,疼痛自卫性肌挛缩及功能障碍,触摸局部或叩击远端可使疼痛加剧。

  临床要点: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痛、压痛;

  (3)畸形或弹性固定,解剖部位失常;

  (4)有骨折音或骨擦感;

  (5)功能障碍,被动痛明显;

  (6)纵向叩击痛或活动远段骨骼而引起受伤部位剧痛。

  诊断:

  病史+临床+X光线或CT